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九月承师意,非遗共传承 ——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第一教学部组织非遗共赏活动

发布时间: 2025-09-11 10:26:18   作者:   浏览量:

金风送爽满庭芳,尊师重教续文脉。在第41 个教师节如约而至的美好时节,西安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第一教学部教师走进西安非遗大剧院,以一场沉浸式非遗文化体验,赴一场与千年文明的秋日之约。这场特别的活动,既让参与教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欢度佳节,更赋予了教师节“传承文化、赋能教学”的别样深意。

非遗,是镌刻着中华儿女智慧的“活态基因库”,承载着千年文明的记忆与温度;教师,则是点亮知识、播撒文化的引路人,是推动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核心力量。此次大外一部组织的非遗体验活动,正是希望让教师们暂别三尺讲台的忙碌,走进非遗艺术的殿堂,在视听交融中触摸传统的脉搏,在亲身感知中领悟文化的魅力,进而将这份文化感悟转化为教学灵感,为大学外语课堂注入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活元素。

活动现场,一曲秦腔唱罢,高亢激昂的声腔穿透剧场,尽显西北文化的豪迈气魄;幕布前,皮影艺人指尖轻舞,孙悟空等经典角色在光影间灵动跳跃,细腻的做工与巧妙的操控引得教师们阵阵惊叹;陕北说书艺人怀抱三弦,用诙谐生动的语言讲述民间故事,苍劲的唱腔里满是黄土高原的淳朴风情。参与活动的教师赵玮表示:“以前在中国传统文化拓展课上,只能对着课本给学生描述皮影戏的历史,今天亲眼看到艺人们让皮影‘活’起来,还摸清了皮影制作的门道,回去就能带着学生沉浸式讲非遗了!”

观演落幕,教师们的探索热情却丝毫未减。不少教师走向舞台围在非遗艺人身边,从秦腔的“欢音”“苦音”唱腔差异,到皮影的选皮、雕刻、着色工序,再到陕北说书的唱腔技巧,逐一互通交流。有的教师拿出手机,多角度拍摄皮影表演细节与艺人制作过程;还有教师专注于非遗背后的民间故事,希望将其融入外语阅读材料,让学生在今后的语言学习中同步感受中华文化魅力。这份对非遗文化的热忱,不仅是教师们对传统的敬畏,更彰显了教育工作者“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责任担当。

大外一部教研室主任李雪梅表示:“把非遗文化请进我们教师的视野,再通过大学英语的课堂传递给学生,这是我们搭建‘非遗 + 教育’桥梁的初衷。” 未来,大学外语第一教学部将持续深化非遗与外语教学的融合探索与实践积累,让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既提升语言能力,又铸牢文化自信,助力培养兼具国际视野、深厚文化底蕴的新时代人才。

以非遗之美致敬师恩,以传承之心续写华章。此次西安非遗大剧院之行,不仅为西安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外一部的教师们带来了一场难忘的教师节文化盛宴,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教师心中生根发芽。相信这些文化养分将源源不断地融入日常教学,让非遗之花在校园绽放,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更多鲜活的文化力量。

(图/文:张磊;审核:张建高)


版权所有©西安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

雁塔校区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电子二路东段18号

鄠邑校区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西安沣京工业园

电话:029-88382758  传真:029-88382758

网站制作与技术支持:信息中心